获奖
1次
社区生活垃圾一直是困扰小区居民的一个重大问题,公众参与度不够、外来务工人员形成的“拾荒大军”都是影响社区环境和城市形象的不利因素。基于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生周传斌进行了拾荒人员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与利用的探索,设计了一套垃圾压缩及生化反应集成设备,并计划对拾荒人员开展岗前培训,使其成为负责垃圾分类和处理的保洁员,同时鼓励社区居民实践垃圾分类,亲身参与到垃圾处理与再利用的各个环节中来。
周传斌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教工社区为调查对象,调查统计了社区居民数量及组成、周边拾荒人员数量及劳务需求、垃圾产量及理化特性、垃圾管理体系现状及居民意愿等,根据垃圾产量来设计设备放置及工作的用地。他还培训了两名拾荒人员作为社区垃圾保洁员,亲自教他们垃圾分类规程,通过开放社区垃圾“淘金”权吸引拾荒人员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和压缩、堆肥设备操作。同时,他设计了丰富新颖的公众参与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包括居民参与式堆肥产品种植园、透明式压滤液观赏植物培植墙体、海报与多媒体网络宣传等。目前,项目采用的垃圾压缩及堆肥设备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专利,其功能包括处理垃圾压缩除水及好氧堆肥反应、轻质干垃圾压缩打包及土壤法渗滤液生态处理,已经完成制造,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
周传斌设想,项目实施后,可以有效地解决社区垃圾站被拾荒者随意清掏带来的臭气、污水和飘散垃圾的社区清洁问题。同时,社区生活垃圾外运及填埋量也将减少55%以上,由于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惰性成分,因此温室气体排量和渗滤液排量也将大大削减,产生有机肥产品每年约15吨,解决社区及家庭绿化用肥。而将厨余垃圾堆肥的肥料产品无偿提供给居民,为居民提供分类所需的垃圾袋和垃圾桶,也可以促进居民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