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超博士较早在国内提出“生态文明”理论,主张建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生态友好型科技,在最少耗费物质和能量的前提下发展生态产业,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按照“生产—交换—消费—分解—还原—再生”这六个环节通量相等的原则形成的产业网络,不仅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还能从根本上保证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从改良土壤入手,利用“废弃物”研制生态肥料,减少化肥用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对生态型肥料的安全性能做全面、系统的研究试验,确保农产品的安全;系统研究并推广生态型肥料为中心的生态产业发展,探索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推广带动其它地区的生态产业的发展。
河北青县范官屯村自从引进该模式后,环境得到了改善,建立了生态果园、生态肥料种植大棚,不仅将本村原来堆积如山的秸秆和畜禽粪便发酵变成肥料,还将周边各村的农业生产废弃物都收购回笼作为发酵原料,清理了村庄的环境,控制了面源污染。通过有效利用秸秆、树枝、农家畜禽排泄物等制成生物有机肥,从根本上解决了使用化肥对土地的危害,并将农业生态断环有机衔接起来,满足大部分农林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安全生长环境,从而生产出真正的生态安全食品。
刘宗超博士自2006年以来深入农村指导生产,到田间地头推广讲座数十次,及时解答农户的种植问题,并组织专家编写了《生态肥料施用指南》,在河北沧州和附近的各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此外,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还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参与者涉及河南、福建、湖北、湖南等地的企业和农村。近几年来,该院专家和刘宗超博士先后赴广东深圳、福建武夷山、建瓯市等地区举办了“生态产业的发展现状”、“生态岩茶与生长环境改造”、“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的利用”等学术讲座。2008年,先后为中央编译局、国家林业局司局级干部班、国家林业局沿海地区林业县长班、延庆县和昌平区处级干部班、北京农学院进行生态文明观方面的讲座。
该项目在微观上改良土壤效果显著,在宏观上有效地连接起农业生态循环链,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